内容轮播 Featured
Position: 首页 Home» 关于 About» 内容轮播 Featured

会议报道 | “我们时代的康德”——康德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康德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

2024年是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1724.4.22-1804.2.12)诞辰三百周年。作为欧洲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康德全面吸收了前人在科学、道德、政治、宗教和审美等领域中提出的层出不穷的重要观念,并将它们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哲学思考中,最终构筑起了“批判哲学”的体系大厦。在今天,我们一方面依然惊赞于康德恢宏的体系和深邃的洞见,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忽视时代环境、科学技术、以及哲学本身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与审视康德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活着的精神,以重新理解我们自身,重新理解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重新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值此康德三百周年诞辰之际,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与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德学会)于4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我们时代的康德——康德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大会”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研院”,以及德国乌泊塔尔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和美国波士顿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的近60位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图片

康德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大会合影

 

此次会议由全体大会及四场的圆桌论坛组成。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束鸿俊主持了大会开幕式。束鸿俊说明了本次会议的缘起,介绍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康德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著名哲学史家赵敦华,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等分别致大会开幕辞。几位嘉宾在致辞中表示,康德是一个跨越时空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面临着许多类似的问题,康德哲学可以从各个方面给我们提供重要启示。

 

图片

大会开幕式致辞嘉宾

 

开幕式结束后,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德国康德学会前主席、乌泊塔尔大学曼弗雷德·鲍姆教授,北美康德学会主席、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丹尼尔·萨瑟兰教授,中国康德学会主任、北京大学韩水法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教授,清华大学王路教授,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主席、波士顿学院德莫特·莫兰教授,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博士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应邀进行了大会主旨发言。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吴天岳教授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

 

图片

康德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大会主旨发言现场

 

张志伟教授在题为《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纪念康德诞辰300 周年》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形而上学动机贯穿了整个康德哲学,其出发点是以理性批判作为准备性的工作,其最大难题是理论理性的自然概念与实践理性的自由概念的相容问题。我们今天仍然面临类似的问题,它体现为人文世界观与科学世界观究竟如何兼容的难题。就此而论,康德哲学始终构成了我们的思想资源。

 

图片

张志伟教授

 

鲍姆教授在视频演讲中首先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认为中国的康德研究未来可期。接下来在题为《为什么是康德?》的演讲中,鲍姆教授首先同样强调了形而上学在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并通过对康德认识论、道德哲学、逻辑学、美学和政治哲学中核心问题的概览,提示出康德哲学在当下可能具有的意义。

 

图片

鲍姆教授

 

萨瑟兰教授首先回应了几位嘉宾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出的观点,强调了康德世界主义理想在今天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在题为《康德数学哲学在今天》的演讲中,萨瑟兰教授指出,尽管自康德的时代起,数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康德的数学哲学仍然对于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乃至对于当代数学哲学,尤其是关于数学认知和数学实践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萨瑟兰教授

 

韩水法教授主旨演讲的题目是《康德理论哲学的方法层次》。在演讲中,韩水法教授从行动——物自身的方法意义、诠证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方法以及哲学反思的方法这三个主要层次出发,阐明了康德理论哲学的方法体系。

 

图片

韩水法教授

 

童世骏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讨论了“理性事实”这一康德道德哲学中核心概念的含义,并结合二十世纪哲学提供的新的思想资源,对这一概念给出了一种新颖的解释,强调了学习在理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童世骏教授

 

王路教授主旨发言的题目是《康德的分类与形而上学》。王路教授认为,康德取得的形而上学研究成果极大地依赖于他所使用的分类方法;探讨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康德的形而上学,对于我们的哲学研究也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图片

王路教授

 

莫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埃德蒙·胡塞尔对康德的现象学接纳与批判》。莫兰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胡塞尔接受康德哲学的历程,接下来以“先验自我”和“世界现象”这两个重要概念为核心,指出胡塞尔是如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康德哲学的。

 

图片

莫兰教授

 

陈小文总编辑主旨演讲的题目是《康德哲学在汉语学界的影响力——基于出版和销售的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各大权威数据库的检索和分析,陈小文总编辑指出,康德在中国不仅引发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而且在一般读书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图片

陈小文总编辑

 

四场圆桌论坛分别以“康德与德国唯心主义”、“康德在中国”、“康德与当代欧陆哲学”和“康德与当代英美哲学”为主题。每场论坛均由两位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担任引言人,并由多位在学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康德对最近200多年来哲学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康德哲学的可能方向,充分揭示出康德哲学具有远未被穷尽的理论潜能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图片

四场圆桌论坛现场

 

来自北京大学德语系等校内外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哲学专业的多名同学旁听了全体大会及圆桌论坛。此次会议全程通过北京大学哲学系微信视频号、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微信视频号进行现场直播,据数据显示,直播视频累计高达142538人观看,共收获了6751条评论,91155次点赞。直播结束后,在这两个微信视频号上还提供了视频回放功能,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来自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报和社会科学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为配合本次活动,澎湃新闻还刊发了包括对韩水法教授的深度访谈在内的一组纪念文章,向公众阐释康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