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Events
Position: 首页 Home» 动态 News» 新闻报道   Events

会议报道 |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召开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25年1月15日下午在22楼210会议室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宣布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改选结果,总结了外哲所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和2024年度学术研究概况,介绍和讨论了2025年发展规划。

    

    外哲所所长韩水法教授首先介绍了学术委员会改选的情况。上一届学术委员会任期于2024年12月31日到期。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谢地坤、张志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韩震、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清华大学哲学系黄裕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王齐、中山大学哲学系张伟、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俊等校外教授和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韩林合、先刚、程乐松、吴天岳、王彦晶等校内教授受聘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韩林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外哲所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学术委员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赵敦华、尚新建、王路、李晓兵等四位为外哲所发展做出持久贡献的上一届学术委员被聘为学术顾问。考虑外哲所发展的实际需要,部分未退休的资深学者继续留任。此次换届后,学术委员会成员从13名增至15名,先刚、程乐松、吴天岳、王彦晶、张伟和王俊等教授成为外哲所学术委员会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随后,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林合教授向学术顾问献花并颁发证书,向新增补的学术委员颁发聘书。

 

图片

    

    接着,韩水法教授向在座新老委员汇报工作,总结了外哲所近年来在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目前,外哲所拥有38位专职研究员,27位兼职研究员。

    

    2021至2024年期间,外哲所专、兼职研究员及课题成员共发表第一署名成果233项,其中英文成果占比27.5%,提升了外哲所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的影响力。风华讲座自2021年春季开讲以来,至2024年秋季学期已成功举办33讲,国内优秀中青年学者通过这个平台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哲学交流和传播。春季论坛和秋季论坛自2021年10月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场,成为外国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周五哲坛”系列讲座近三年共举办144场,扩大了外哲所的国际影响力。《外国哲学》水平持续提升。

    

    在2020年启动的105个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基地评估中,外哲所获得总分第20位的成绩,较2015年排名大幅提升72位,再次进入“优秀”基地行列。

    

    2023年1月基地申报的以“认知、语言和意识”为主攻方向的“十四五”五个重大项目成功立项并顺利开展研究。研究团队由国内的哲学领军人物主持,汇聚了校内外中青年哲学中坚力量,致力于基础理论的前沿研究。

    

    外哲所在十四五期的多项教学和学术成果获得北京大学、北京市和国家级奖项。

    

    韩水法教授介绍了2025年的学术发展规划。与哲学系共建的高端讲座“洪谦讲座”即将启动。今年的春季论坛将以谢林哲学为主题,以纪念谢林诞生250周年。第九届汉语哲学论坛将于9月20、21日在山东威海召开;秋季论坛也在积极筹备之中。

    

    “十四五”五个重大项目将于2025年结项,外哲所将于2025年三月初召开项目进展交流会议,以保证各个项目按时完成。同时,他还强调,外哲所要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基地评估。

    

    韩水法教授还介绍了外哲所办公场所的搬迁以及教学和研究多功能室(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210房间)启用的情况。

    

    随后,学术委员会新老成员就韩水法的汇报和外哲所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评价,提出了多项积极的建议。大家表示,要继续促进和支持外哲所的学术发展,不断提升其为国际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交流平台的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