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Events
Position: 首页 Home» 动态 News» 新闻报道   Events

“尚新建:启蒙何以是一个德国问题——康德启蒙概念的启示” 讲座综述

 

  2020年9月25日晚19:00-21:00,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现代世界”系列线上讲座第二季第四讲准时开讲。这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尚新建老师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南星老师主持。讲座题目是“启蒙何以是一个德国问题——康德启蒙概念的启示”。

 

  尚老师此次讲座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讲座背景与动机;(二)“什么是启蒙”问题的提出;(三)“启蒙”的意涵;(四)启蒙与强国;(五)启蒙的政治维度;(六)启蒙问题在当代。

 

  尚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背景与动机:美国学者詹姆斯·施密特认为,“什么是启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问题。这一观点最近遭到了国内一些著名学者的质疑,这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思想中也包含着启蒙的要素。本次讲座的目的在于为施密特提出辩护,说明启蒙何以是一个德国问题,并借康德的启蒙概念来阐述其现实意义。

 

 

  尚老师接下来对“什么是启蒙”这一问题的提出做了历史的回顾。“什么是启蒙”的问题由德国神学家策尔纳在《柏林月刊》上首先提出,自此对启蒙问题的讨论在德国国内一发不可收拾。除康德外,当时的重要学者如默森、门德尔松等人都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绝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概念的辨析,而且还与德国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甚至有理性批判这一更为深刻的理论背景。因此,无论就历史事实来说,还是从它特有的反思性的本质来看,“什么是启蒙”都的确是一个德国问题。

 

  在此之后,尚老师深入分析了康德在其著名的《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一文中阐述的启蒙观念的意涵。尚老师认为,康德的启蒙观有三重要义:首先,启蒙的关键不在于获取新知,而在于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性,从而修正人们长期陷入的系统误导;其次,启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事务,而是直接关涉人的实践,因此是一种意志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理性的自主性要优先于幸福原则;最后,启蒙要求理性的公开运用,而后者只有在预设个人自由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据此,尚老师认为启蒙对中国思想而言根本上是外来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部分中,尚老师着重分析了启蒙的现实意义。尚老师首先探讨了启蒙与强国之间的关系。启蒙强调的是人性的改进和完善,并非一般地增加人民的幸福。固然人性的完善有助于促进人民的福祉,但是启蒙归根结底彰显的是自由与理性。康德主张,没有任何特定的幸福构想能够成为纯粹立国原则的根基,权利的普遍原则不可能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只能建立在真正普遍的东西上,诸如自由。如果用强国去取代启蒙,那么启蒙不是被摈除或压制,便是沦为强权者的工具。

 

 

  尚老师接下来阐述了启蒙的政治维度。即使在康德的时代,启蒙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文化问题,而是深刻的政治问题。尽管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似乎对腓特烈大帝的开明专制表示拥护,但尚老师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已。综合他在各主要论著中反复强调的核心论点,可以看出康德虽然认为国家的强制力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一权力唯一合法的来源只能是共和政体。尚老师还引用狄德罗的话,说明开明专制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政治制度。

 

 

  最后,尚老师结合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指出启蒙在中国当下仍然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性、迫切性和必要性。

 

  在尚老师的讲述结束后,南星老师对讲座做了简要的总结,并就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启蒙因素、启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康德与门德尔松启蒙观各自的优劣得失等问题与尚老师做了进一步的交流。交流环节结束后,南星老师向尚老师、筹办讲座的工作者和所有的观众表示感谢,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哲学与现代世界”系列讲座。

 

 

 

(供稿:王子路、南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