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Events
Position: 首页 Home» 动态 News» 新闻报道   Events

会议报道 | “我们时代的康德——康德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大会” 全体大会

       2024年4月22日正值伊曼纽尔·康德(1724.4.22-1804.2.12)诞辰三百周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与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德学会)于2024年4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我们时代的康德——康德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大会”的国际学术会议。此次国际盛会包含2024年4月22日上午的“全体大会”以及2024年4月21日下午、22日下午总计四场的圆桌论坛。

 

图片

全体大会现场

 

2024年4月22日上午08:30,全体大会准时开始。全体大会分为“开幕致辞”与“主旨发言”两部分。“开幕致辞”环节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束鸿俊教授主持。束鸿俊教授说明了本次会议举办的背景,介绍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康德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对海内外与会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著名哲学史家赵敦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先后发表大会开幕式致辞。

 

图片

束鸿俊教授主持“开幕致辞”环节

 

王博教授首先欢迎海内外的学者齐聚燕园,共同探讨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王博教授指出,康德是一个跨时代、跨时空的伟大哲学家,为世界哲学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在康德诞辰300周年之际,包括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哲学研究机构都举行各种学术活动,以纪念这位近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最后,王博教授表示希望我们这个时代也能产生这样伟大的哲学家。

 

图片

王博教授致辞

 

赵敦华教授指出了康德哲学与我们的时代特征相契合之处。首先,康德的世界主义既是普遍的又是多元的,这契合我们时代的全球化趋势。其次,处于科技革命时代的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争论和碰撞,学习和研究康德的三大批判能够训练我们分析、批判和严肃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革命时代的挑战。最后,赵敦华教授指出,我们的时代尽管仍有战争和苦难,但康德的永久和平主张向我们揭示了和平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图片

赵敦华教授致辞

 

童世骏教授强调了康德哲学对于我们的时代的重要启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交流密切的时代,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有着诸多问题和困境,例如“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机器”。童世骏教授认为,学习和研究康德哲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世界公民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思考应如何在这个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的时代中自处。此外,童世骏教授还阐释了康德哲学对于教育工作的启发,指出了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尊严的重要手段。

 

图片

童世骏教授致辞

 

程乐松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哲学系,对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表达了欢迎。程乐松教授强调了康德哲学的重要性:在康德之后,所有的时代都是康德的时代。汉语学者将康德的思想引入中国学界和中国社会,用仰望星空的勇气,将康德的思想凝聚成我们共同体的研究。程乐松教授还指出,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有着悠久的研究传统,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程乐松教授对会议筹备团队表达了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程乐松教授致辞

 

“主旨发言”环节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吴天岳教授主持。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志伟,德国康德学会前主席、乌泊塔尔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曼弗雷德·鲍姆(Manfred Baum),北美康德学会主席、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哲学系教授丹尼尔·萨瑟兰(Daniel Sutherland),中国康德学会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王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主席、波士顿学院哲学系约瑟夫讲席教授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先后进行大会主旨发言。

 

图片

吴天岳教授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张志伟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纪念康德诞辰300周年”。张志伟教授强调了康德哲学的重大影响。一方面,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的对于西方哲学史具有重要贡献。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对于学院形而上学的去向、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以及黑格尔对于形而上学的完成和终结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另一方面,康德哲学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即理论理性的自然概念与实践理性的自由概念的相容问题,类似于我们今天仍面临的问题,即人文世界观与科学世界观究竟如何兼容的难题。张志伟教授认为,康德哲学始终构成了我们的思想资源。

 

图片

张志伟教授发言

 

曼弗雷德·鲍姆教授在主题为“为何是康德?(Warum Kant?)”的主旨报告中强调了康德所处的时代与康德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康德将自己所处的时代称为“真正的批判时代”,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批判哲学”。康德哲学作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受到了同时代许多哲学家的深刻影响。此外,曼弗雷德·鲍姆教授通过分析康德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和美学中的核心问题,展现了康德哲学在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意义。

 

图片

曼弗雷德·鲍姆教授发言

 

丹尼尔·萨瑟兰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康德数学哲学在今天(Kant’s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Today)”。萨瑟兰教授首先回应了几位嘉宾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强调了康德的世界主义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接着,萨瑟兰教授指出,在康德哲学中影响至今的领域不仅有伦理学和政治学,还有数学哲学。研究康德的数学哲学,不仅对我们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还对我们理解当代数学哲学,尤其数学认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丹尼尔·萨瑟兰教授发言

 

韩水法教授在主题为“康德理论哲学的方法层次”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康德理论哲学是以方法著称的哲学体系,但由于这个哲学体系与相应的方法体系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很难将方法体系梳理得层次分明。在本场发言中,韩水法教授简明勾勒出了康德哲学的方法体系的三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行动,作为物自身的方法意义;第二个层次是诠证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哲学反思的方法。

 

图片

韩水法教授发言

 

童世骏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如何用‘理性事实’做事?——对康德哲学中一个著名概念的新解释”。在此次主旨报告中,童世骏教授阐明了“理性事实”这一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的含义,“理性事实”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的作用,“理性事实”对当代道德哲学研究的启发,以及我们能用这个概念在哲学上所做的事情。

 

图片

童世骏教授发言

 

王路教授在主题为“康德的分类与形而上学”的主旨报告中探讨了康德的形而上学研究中分类方法。在分类工作中,康德使用了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了关于逻辑的认识和说明。康德所取得的形而上学研究成果极大地依赖他所使用的这些分类方法。王路教授认为,康德的分类方法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探讨康德的分类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康德的形而上学,而且对于我们的哲学研究也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图片

王路教授发言

 

德莫特·莫兰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埃德蒙·胡塞尔对康德的现象学接纳与批判(Edmund Husserl’s Phenomenological Reception and Critique of Kant)”。莫兰教授指出,尽管胡塞尔最初在《逻辑研究》中对康德思想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但他的成熟发展的现象学受到了康德的深远影响。在此次主旨报告中,莫兰教授通过探讨胡塞尔对康德的“先验自我”概念的接纳和对“世界现象”概念的讨论,展现了胡塞尔如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康德哲学。

 

图片

德莫特·莫兰教授发言

 

陈小文总编辑的发言主题为 “康德哲学在汉语学界的影响力——基于出版和销售的大数据分析”。陈小文总编辑首先简要介绍了康德哲学在中国的出版历程,接着展示了目前为止中国学术界翻译康德著作、出版相关专著、发表相关论文的基本情况,最后介绍了以康德为主题的著作的销售情况。陈小文总编辑指出,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康德哲学不仅在中国学术界影响深远,而且还延伸到了其他的学科领域,具有大众性的广泛影响。

 

图片

陈小文总编辑发言

 

此次“我们时代的康德——康德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大会”的国际学术会议全程通过北京大学哲学系微信视频号、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微信视频号进行现场直播,直播视频累计观看人数高达142538人,共收获了6751条评论,91155次点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