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Events
Position: 首页 Home» 动态 News» 新闻报道   Events

讲座回顾 | Michael Beaney: Analytic Approaches to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主讲人简介

图片

 

Michael Beaney(毕明安)

Michael Beaney(毕明安),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分析哲学史”教席持有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现有职务包括国际分析哲学史学会(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会长、英国哲学史协会(British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常任理事、《英国哲学史杂志》(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主编。毕明安教授生于1959年,自1990年从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以来,先后任教于约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耶拿大学、纽伦堡大学和洪堡大学等,曾担任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关于弗雷格哲学和分析哲学史研究专著3部、编著9部,在Philosophical StudiesMind 等顶级哲学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讲座信息

 

●  讲座题目与时间:

 

Lecture 1.

Engaging analytically with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2023年9月22日(周五)

 

Lecture 2.

 
Knowing Knowing in Chinese Philosophy as Knowing-as

2023年10月13日(周五)   

 

Lecture 3.

 

Putting the Analytic Cart before the White Horse

2023年10月19日(周四)

 

Lecture 4.

 
Talking with Zhuangzi

2023年10月27日(周五)   

 

Lecture 5.

 
Pulling and Pushing Mohist Logic

2023年11月17日(周五)   

 

讲座综述

本学期,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哲学系主办的“周五哲坛”系列讲座邀请了来自德国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的Michael Beaney教授担任主讲人。本系列讲座以《庄子》《墨子》《公孙龙子》等文本为起点,尝试以分析哲学的方式重构中国古代哲学讨论中的部分经典论证。讲座共分五次进行。

 

Lecture 1 | Engaging Analytically with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2023年9月22日下午15:00,第一场讲座在第一教学楼204室开讲。在讲座开始前,韩林合教授首先介绍了本系列讲座的主题,并对参与会议的师生表达了欢迎与感谢。

 

图片

 

在本次讲座中,Beaney教授对近代以来各国学者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进路进行了梳理,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以分析哲学的方式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本的一些经典范例。结合这些研究,Beaney教授围绕学术史和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强调:对中国哲学进行“分析式的”研究,有助于拓宽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视野。

 

 

Lecture 2 | Knowing Knowing in Chinese Philosophy as Knowing-as

 

10月13日下午15:00,第二场讲座在外哲所212室开讲。讲座伊始,刘哲教授对本次讨论的相关背景进行了说明,并对到场的师生表达了欢迎和感谢。

图片

 

在讲授的过程中,Beaney教授首先对当代知识论有关“知识”“心灵”“信念”等概念的基本预设、“知识”的不同形式、以及语言对知识的建构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并由此引入了维特根斯坦有关“seeing-as”的讨论,将其与“knowing-as”的结构进行了类比。基于上述说明,Beaney结合《墨子》的文本,对墨家思想有关“名”与“实”的相关讨论进行了阐释,并表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knowing-as”概念可能暗示了一种知识论上的视角主义立场,它构成了对西方传统下的知识论讨论的一种有价值的扩充。

图片

 

Lecture 3 | Putting the Analytic Cart before the White Horse

 

10月19日晚19:00,第三场讲座在外哲所212室开讲。邢滔滔教授简要介绍了逻辑学领域有关“白马非马”的讨论,并对参与会议的师生表达了欢迎与感谢。

本次讲座中,Beaney教授从《公孙龙子·白马论》的文本出发,结合Chad Hansen教授的相关讨论,并指出:英语世界对“白马非马”“离坚白”等问题的解读的确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洞见,但是这些研究也同样体现了以分析方式研究中国哲学的潜在风险,即,完全脱离中国哲学的历史语境和中文的特征来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重新考察《公孙龙子》的原始文本,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逻辑与语言哲学的核心关切。

图片

 

Lecture 4 | Talking with Zhuangzi

 

10月27日下午15:00,第四场讲座在第一教学楼204室开讲。李麒麟教授在讲座开始前对本次讲座的主题及知识论领域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到场的师生表达了欢迎与感谢。

图片

 

在本次讲座中,Beaney教授基于《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施围绕“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展开的对话,结合Chad Hansen教授的解读,对庄子在此处的论证思路进行了梳理,并表示: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这一部分文本中的论证可以被视为“分析式的”;另一方面,对此的研究也可以丰富“分析哲学”的内涵。在提问环节,Beaney教授围绕“‘知道某事’与‘知道自己不知道某事’的心灵状态有何区别”、“此类有关视角问题的讨论应该如何回应相对主义的挑战”、“庄子如何理解语言和知识的关系”等问题,和参与讲座的师生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Lecture 5 | Pulling and Pushing in Mohist Logic

 

11月17日下午15:00,第五场讲座在外哲所212室开讲。本次讲座聚焦后期墨家的逻辑学讨论,对相关的原始文本展开分析。Beaney教授认为,墨家的论证总是包含对于排中律等原则的预设,有关“援”(pulling)和“推”(pushing)等论辩技巧的说明体现了他们对逻辑学公理的重视。结合葛瑞汉教授的相关研究,Beaney教授解释了《墨子·小取》中有关“杀盗非杀人”的论证在逻辑上的有效性及其可能面临的问题。

图片

 

在讲座的过程中,Beaney教授就“墨子是否发展出了完整的逻辑学体系”“墨家的道德立场与近代以来的功利主义立场有何异同”等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韩林合教授进行了总结,并宣布本系列讲座到此圆满结束。

 
TOP